%0 Journal Article %T Effects of feeding models on water quality for Chinese mitten crab Eriocheir sinensis
养殖水环境对中华绒螯蟹不同营养供给模式的响应 %A 程建新 %A 宋学宏 %A 吴林坤 %A 杨彩根 %A 蔡春芳 %A 曹萍 %J 水生生物学报 %D 2008 %I %X 以初始体重为(9.67±0.47)g/只的二龄中华绒螯蟹为实验对象,采用正交设计法L9(34)将水体水草覆盖率、活螺蛳投放量、饵料中动物性饵料比例、投饵方式等4个因子设计成9种营养供给模式,每个模式设3个重复,在东太湖围养区27个独立网围(6m×5m×2.5m,20只蟹/格)中进行为期240d的养殖实验,对各网围养殖水体的水化学指标、浮游生物动态变化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华绒螯蟹放养密度相同的条件下,不同的营养供给模式显著影响养殖水体水质和浮游生物多样性,其中模式4(水草覆盖率为70%,螺蛳投放量为4500kg/ha,动物性饵料比例为50%,投饵方式为全程投喂,其中5月底前为7.5%,6月开始为5%)的养殖水体中的DO、CODC r、TP、TN、NH4+-N、NO2--N等水质指标值均优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Ⅲ类水水质标准,也显著优于网围外非养殖区(航道)的水质。浮游生物“指示群落”和“马加利夫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也显示,模式4的水体生物多样性显著高于非养殖区,水质属于寡污型。方差分析结果显示,4个因子对水质影响作用的顺序为:水草覆盖率〉投饵方式〉螺蛳投放量〉动物性饵料比例;将4个因子与主要水质指标CODC r、TP、TN、Chla、浮游生物多样性指数等参数进行回归分析,表明水体水草覆盖率、投饵方式等因子与这些参数关系密切,筛选出有益于湖泊生态保护的中华绒螯蟹养殖的适宜营养供给模式:水草覆盖率为66%—76%、投饵方式为全程投喂7.5%—5.0%、螺蛳投放量为9000kg/ha、动物性饵料比例为50%。 %K 中华绒螯蟹 %K 营养供给模式 %K 水环境 %U http://www.alljournals.cn/get_abstract_url.aspx?pcid=90BA3D13E7F3BC869AC96FB3DA594E3FE34FBF7B8BC0E591&jid=256651267D5D2E4520A7707D05E98747&aid=523A9A7DFDC3EE36B72BFCB0ECB36622&yid=67289AFF6305E306&vid=9971A5E270697F23&iid=94C357A881DFC066&sid=CA4FD0336C81A37A&journal_id=1000-3207&journal_name=水生生物学报&referenced_num=0&reference_num=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