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Macrobenthic community structure in Daya Bay, South China Sea
大亚湾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 %A DU Fei-Yan %A WANG Xue-Hui %A LI Chun-Hou %A ZHANG Han-Hua %A JIA Xiao-Ping %A
杜飞雁 %A 王雪辉 %A 李纯厚 %A 张汉华 %A 贾晓平 %J 生态学报 %D 2009 %I %X 利用2004年3月、5月、9月和12月的大型底栖动物定量采样数据,对大亚湾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亚湾大型底栖动物大致可分为3个群落,分别分布于湾顶及湾中大部分海域、湾中部和湾口海域,湾中部海域群落的变化较为显著.大型底栖动物整体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总体较小,但雨季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较大,存在较明显的干湿季差异.大亚湾海域生态环境受到明显的扰动,处于扰动状态中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稳定性较差;湾顶和湾中大部分海域内的群落Ⅰ,为大亚湾的主体群落,以软体动物为主,种类组成单一、季节变化小,以小鳞帘蛤Veremolpa micra和粗帝汶蛤Timoclea scabra 为特征种.该群落的稳定性最差,处于较强烈的扰动之中;稳定分布于湾口的群落Ⅲ稳定性最好,未受到扰动,以多毛类为主,种类组成较为复杂、变化较大;湾中部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变化较为复杂,主要变化区域为马鞭州附近海域.该群落系经强烈的人为扰动后,经次生演替而形成的新群落,其种类组成的季节变化非常显著,各季的种类几乎完全不同,群落的独立性和抗干扰能力均较弱;与1980's相比,大亚湾大部分区域内大型底栖动物基本保持了原有的群落,但群落稳定性大幅下降,群落的分布范围和种类组成发生较大程度的改变,主体群落组成呈明显的简单化趋势.在人类活动影响下,湾内同一区域内群落完全演替、湾中部海域出现新的群落. %K macrobenthos %K community structure %K Daya Bay %K South China Sea
大型底栖动物 %K 群落结构 %K 大亚湾 %K 南海北部 %U http://www.alljournals.cn/get_abstract_url.aspx?pcid=90BA3D13E7F3BC869AC96FB3DA594E3FE34FBF7B8BC0E591&jid=FE163E5DB2274E5937319DE98913EC37&aid=A3A1691AA9AE0A6ACDA462F6738C350F&yid=DE12191FBD62783C&vid=771469D9D58C34FF&iid=38B194292C032A66&sid=4B87E6790C4FD73D&eid=4759DE41370E2E7A&journal_id=1000-0933&journal_name=生态学报&referenced_num=0&reference_num=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