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U K37沉积地层记录:三门湾海表温度(SST)和EI Nio现象及其对大型底栖动物生命活动的影响 %A 张海生 %A 陆斗定 %A 朱小萤 %A 潘建明 %A 卢冰 %A 高爱根 %A 武光海 %J 生态学报 %D 2007 %I %X 应用U K37估算三门湾(1916~2003年)表层海水温度,SST波动范围在15.97~18.00℃之间,年平均为17.03℃,此计算值比当年实测海水全年平均温度低3.52℃,与秋季海水实测温度相接近。研究显示出,三门湾的EI Nio事件在大尺度上与东太平洋一样,均受制于气候影响因素,但在变化尺度上又受到地理位置和地方性气候(季风)的影响,事件在形式和年代上相互对应,但其颤动幅度远不如东太平洋强烈。同时通过比较EI Nio期间(2003/2002)和非EI Nio期间(2006/2005)大型底栖生物的群落结构变动信号、生物量、栖息密度以及物种多样性等,研究显示出三门湾若干大型底栖生物对EI Nio事件产生响应迹象,若干大型底栖生物对EI Nio的响应主要是通过海洋环流的影响来体现生命和生态效应的,主要表现在改变了底栖生物种类数和多样性、以及生命活动及栖息密度分布模式。在EI Nio影响下,台湾暖流入侵势力加强,2003/2002年底栖生物群落种类数减少与海流入侵及盐度密切相关;通过与同海域浮游动物对比研究,三门湾海域浮游动物和底栖生物对EI Nio的生态响应均较大,前者可能与三门湾海域水域较浅,外海暖水从底部入侵改变水温和盐度,直接影响底栖生物的生态环境,致使种类数大大减少有关;而后者由于入侵暖水强度增大,携带大量暖水性浮游动物,呈现出在EI Nio时期浮游动物种类数、生物量和丰度有偏高趋势。 %K 三门湾 %K 沉积地层记录 %K U %K K37 %K EI %K Nio事件 %K 大型底栖生物群落 %K 浮游植物 %K 浮游动物 %U http://www.alljournals.cn/get_abstract_url.aspx?pcid=90BA3D13E7F3BC869AC96FB3DA594E3FE34FBF7B8BC0E591&jid=FE163E5DB2274E5937319DE98913EC37&aid=1E091AA03A59AE79D9CB740F27FB1E0C&yid=A732AF04DDA03BB3&vid=DB817633AA4F79B9&iid=59906B3B2830C2C5&sid=FFC41E72B8203613&eid=AA6267A2BA9CF3766E38186F26537B52&journal_id=1000-0933&journal_name=生态学报&referenced_num=0&reference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