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The biomass variation of Potamogeton malaianus and its influential factors in Lake Taihu
太湖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生物量变化及影响因素
%A LIU Wei-Long
%A HU Wei-Ping
%A GU Xiao-Hong
%A
刘伟龙
%A 胡维平
%A 谷孝鸿
%J 生态学报
%D 2007
%I
%X 2006年5月和10月在太湖马来眼子菜分布区进行了定点采样,分析了马来眼子菜的生物量在不同水域变化特征及影响其生物量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不同水环境中,马来眼子菜的生物量变化较大,介于526~4843 g/m2,个体植株生物量依次为叶>根>茎,其中叶的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55%~80%。水深增加能促进植株高度和生物量的增加,但单位面积生物量变化不明显。群落的自疏效应使马来眼子菜生物量与资源供应维持在一个动态平衡的水平上。马来眼子菜的生物量与水体中TN呈显著正相关,P是影响其生物量变化的间接限制因子,根、茎、叶的N/P介于16.92~59.88之间,叶片的N/P达到42.33。马来眼子菜对水环境的形态可塑性响应是其在水环境长期变化中逐步成为幸存者和优势种的重要原因之一。底泥的深度和营养含量对其分布和生物量具有显著影响。围网捕捞、养殖以及航运的发展是造成局部地区马来眼子菜生物量急剧下降的主要人为因素。不同水域的生物量的差异是水深、水体营养盐、底质特征、水体透明度、人类活动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同时,对水环境变化在形态上较强的可塑性响应,也是马来眼子菜生物量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K 马来眼子菜
%K 生物量
%K 水深
%K 氮磷比
%K 透明度
%K 底泥
%K 太湖
%U http://www.alljournals.cn/get_abstract_url.aspx?pcid=90BA3D13E7F3BC869AC96FB3DA594E3FE34FBF7B8BC0E591&jid=FE163E5DB2274E5937319DE98913EC37&aid=4E9767254BD95D0D32F278FA9ADDE719&yid=A732AF04DDA03BB3&vid=DB817633AA4F79B9&iid=5D311CA918CA9A03&sid=663509FDA03E7305&eid=B07A0506F3061F97CEA52E22336F3D16&journal_id=1000-0933&journal_name=生态学报&referenced_num=0&reference_num=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