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Modeling landscape pattern dynamics and their effects under different disturbances in Wuyishan Scenery District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景观空间格局变化及其干扰效应模拟 %A HE Dong-Jin %A
何东进 %J 生态学报 %D 2004 %I %X 景观空间格局是大小和形状不一的景观斑块在空间上的配置,它是各种生态过程在不同尺度上共同作用的结果,景观空间格局变化及其干扰研究对于准确掌握景观资源的动态过程以及进一步开展景观生态规划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它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以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为研究对象,运用景观多样性、景观优势度、景观均匀度及景观破碎度等多种景观格局指数对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不同时期景观格局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运用分室理论对未来50a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在不同干扰程度下景观格局变化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①从1996年至2001年,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总斑块数从421块增加到452块,景观破碎度呈增大趋势。景观多样性从0.6066减少至0.6028,而景观均匀度却增加了0.0026,但景观格局总体上未出现显著的变化,即仍以天然马尾松林为基质景观,其它景观类型镶嵌其中的景观格局,表明了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作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受到较为有效的保护;②从局部上看,5a间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各景观类型除河流景观外均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其中杉木林、农田与马尾松林景观面积减少量居前3位,分别减少了0.5644、0.2833、0.2804,而茶园与居住地面积却分别增加了0.7285、0.0814km^2。因此,毁林种茶是造成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③不同干扰程度下景观格局变化模拟结果表明了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景观多样性与均匀度均随着干扰强度的增大而增大,而优势度恰好相反,从而提供了一个证明“干扰是导致景观多样性增大”论断的有力实例。 %K Wuyishan Scenery District %K landscape %K spatial pattern %K disturbance %K simulation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 %K 景观 %K 空间格局 %K 干扰 %K 模拟 %U http://www.alljournals.cn/get_abstract_url.aspx?pcid=90BA3D13E7F3BC869AC96FB3DA594E3FE34FBF7B8BC0E591&jid=FE163E5DB2274E5937319DE98913EC37&aid=85B2B4450C70EED9&yid=D0E58B75BFD8E51C&vid=B91E8C6D6FE990DB&iid=5D311CA918CA9A03&sid=BA79B7D82F2498A4&eid=964A3ACE3D0A47F2&journal_id=1000-0933&journal_name=生态学报&referenced_num=21&reference_num=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