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Advances in plant seed dimorphism (or polymorphism) research
植物种子二形性(多形性)研究进展 %A LI Wei-Qiang %A LIU Xiao-Jing %A MAO Ren-Zhao %A AN Ping %A QIAO Hai-Long %A HUANG Wei %A LI Zhi-Gang %A
李伟强 %A 刘小京 %A 毛任钊 %A 安萍 %A 乔海龙 %A 黄玮 %A 李志刚 %J 生态学报 %D 2006 %I %X 植物种子的二形性(多形性)是指在同一棵植株上生长有形态结构、生理、生态学特性等方面有很大差异的两种(多种)种子。这种现象在自然界中比较普遍,特别是菊科、藜科、禾本科、十字花科中最为常见。二形性种子可分为有扩散结构和没有扩散结构(如冠毛和表皮毛状体)两种。如菊科的边花种子一般不具有扩散结构、个体较大,具有休眠特性和对光、温度、水、盐分等环境因子的敏感特性;而中间花种子一般具有扩散结构,个体较小,不具有休眠特性。具有休眠特性和对环境因子比较敏感的种子是形成土壤种子库的主要成分。二形性种子产生的幼苗在前期形态大小上都有差异,但生长后期有些差异不显著(70 days old for Hedypnois cretica),有些仍很显著(Atriplex Sagittata)。这二形性幼苗所产生的后代同样也具有二形性现象。二形性种子产生的比例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例如:水、盐、养分和密度胁迫等。遗传因素也影响二形性种子的比例,其遗传率一般在0.2~0.5之间,是一种数量遗传性状,受多个基因控制。为了解释二形性种子产生的原因,从生态学和个体发育的角度提出了两个模型:生态进化模型(两面下注策略或高,低风险策略)和个体发育模型。不同植物的二形性(多形性)种子在结构、发芽,休眠特性、对环境因子的反应、幼苗特性、两者的比例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不尽相同。种子二形性(多形性)是植物本身的遗传特性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产生的现象,是植物适应环境的一种生理、生态机制,是植物长期进化的结果。总之,二形性种子的形成机理非常复杂,目前还不是很清楚。对以下4个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展望:采用生物技术的手段研究种子二形性的遗传机制;二形性种子激素等化学物质含量的差异;目前各种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的生理生态学意义;二形性植物生活史的系统研究。 %K seed dimorphism %K polymorphism %K advance %K germination %K dispersal %K bet-hedging strategy
种子二形性 %K 多形性 %K 进展 %K 发芽 %K 扩散 %K 两面下注策略 %U http://www.alljournals.cn/get_abstract_url.aspx?pcid=90BA3D13E7F3BC869AC96FB3DA594E3FE34FBF7B8BC0E591&jid=FE163E5DB2274E5937319DE98913EC37&aid=2D4F989809090CAC&yid=37904DC365DD7266&vid=96C778EE049EE47D&iid=E158A972A605785F&sid=302799463F713260&eid=D92306F676C2377C&journal_id=1000-0933&journal_name=生态学报&referenced_num=7&reference_num=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