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对虚寒性中消证的辨治体会 %A 张雯 %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D 1997 %X 历代医家对消渴病都有较系统的论述和发挥,然多偏于实热和虚热,且论中消者居多。笔者在临床工作中体会到,消渴属虚寒者亦不少见。兹就历代医家所论,结合临床浅谈对虚寒性中消证的辨治体会。1 虚寒性中消证的概念 消渴之病名,首先于《内经》,其后历代医家对消渴之属热者论述颇多,对虚寒性中消《景岳全书?三消渴证》曰:“消有阴阳,不得尽言为火。”晚清王旭高则言:“脾伤重则多中消。”陈修园在《医学实在易》中告戒:“但知以凉润之药治渴……以燥热之药治渴人所不知也。”李用粹的《证治汇补》言明:“如上消中消,治之太急,久成中满之症,所谓上热未除,中寒复起也。”近代张锡纯又言:“然消之证,恒有因脾胃湿寒,真火衰微者,此肾气丸所以用桂附。;一言此立论不仅指出虚寒性中消证的存在,而且明确其病因、病机、部分临床特点及治疗原则。因此,所谓虚寒性中消无非是指实热、虚热性中消,运用大量凉润之品治之太急、太过,以致造成虚寒性中消 %U http://xxzz.cintcm.com//oa/darticle.aspx?type=view&id=1997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