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抗吡虫啉棉蚜种群对啶虫脒和噻虫胺的交互抗性及相关酶学机理 %A 陈小坤 %A 夏晓明 %A 王红艳 %A 乔康 %A 王开运 %J 昆虫学报 %P 1143-1151 %D 2013 %X 【目的】通过对乙酰胆碱受体β1亚基突变后的抗吡虫啉棉蚜Aphisgossypii(Glover)种群的继续筛选,明确该种群的抗性发展规律以及对其他新烟碱类杀虫剂啶虫脒和噻虫胺的交互抗性及相关酶学机理。【方法】采用浸渍法连续对抗吡虫啉棉蚜进行室内筛选、测定噻虫胺和啶虫脒对抗吡虫啉棉蚜种群的毒力;选择LC20剂量吡虫啉、啶虫脒和噻虫胺处理抗性棉蚜,采用生化分析法测定其体内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变化,并观察其生物学特性的变化。【结果】本研究对抗性棉蚜突变种群用吡虫啉继续筛选至75代,抗性倍数达到72.6倍,RF75停止用药筛选12代(RF75+12),抗性仍达72.0倍。且RF75+12对噻虫胺和啶虫脒的交互抗性可分别达11.9倍和20.1倍。噻虫胺对抗吡虫啉棉蚜的蜜露分泌和体重的抑制作用均大于吡虫啉和啶虫脒。噻虫胺对RF75+12的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乙酰胆碱酯酶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啶虫脒的抑制作用较小。【结论】结果表明乙酰胆碱受体基因突变棉蚜种群对吡虫啉的抗性水平不仅升高,且停止用药后其抗性可稳定遗传;第二代新烟碱类的噻虫胺在抗吡虫啉棉蚜靶标突变种群的治理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K 棉蚜 %K 吡虫啉 %K 噻虫胺 %K 抗性 %K 交互抗性 %K 酶学机理 %U http://www.insect.org.cn/CN/abstract/abstract1379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