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种植密度对黑龙江省不同年代育成大豆品种的影响 %A 郑伟 %A 刘成贵 %A 谢甫绨 %A 郭泰 %A 王志新 %A 李灿东 %A 张振宇 %A 张茂明 %A 刘婧琦 %J 核农学报 %P 1419-1426 %D 2015 %R 10.11869/j.issn.100-8551.2015.07.1419 %X 为了明确黑龙江省不同年代育成大豆品种耐密性的遗传改良规律,选择1985年-2010年间育成的5个代表性大豆品种为试材,设置不同的种植密度,测定与耐密性相关的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结果表明,随着密度增加R2期叶面积指数、R6期冠层上部1~5片叶平均叶柄长度和田间倒伏级别则增加趋势,单株粒重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不同时期其它各性状变化趋势均呈降低趋势,但不同年代育成品种之间存在差异。除R2期37.5万株·hm-2条件下随着育成时间的推移叶面积指数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其它处理叶面积指数变化均呈相反趋势;在30.0万株·hm-2和37.5万株·hm-2条件下,叶色值、净光合速率、伤流液重量等性状降低百分率和R6期冠层上部1~5片叶平均叶柄长度、田间倒伏级别增加百分率随着育成时间的推移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30.0万株·hm-2时产量增加百分率与37.5万株·hm-2时产量降低百分率随着育成时间的推移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对最大种植密度进行回归分析,表明随着育成时间的推移不同年代育成品种最大种植密度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以上各性状的变化百分率与品种育成年代相关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从冠层结构、光合生理、伤流液重量、籽粒产量和最大种植密度等性状的变化规律可以看出,不同年代育成大豆品种耐密性的变化规律呈强-弱-强的单峰曲线,该结论将为耐密性大豆新品种选育和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K 大豆 %K 耐密性 %K 遗传改良 %U http://www.hnxb.org/CN/abstract/abstract1177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