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兴奋剂检测方法专栏”序言 %A 张玉奎 院士 %A 刘虎威 教授 %J 色谱 %D 2008 %I %X 第29届奥运会即将于2008年8月8日在北京召开,伴随着中国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经济的腾飞,百年奥运梦想就要成真,华夏儿女无不为之欢欣。作为分析化学工作者,尤其是色谱工作者,我们在关注奥运本身的体育意义外,还会思考奥运精神以及与此相关的技术问题,其中兴奋剂检测就是一个不得不说的话题。 回顾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史,可以说始终伴随着滥用兴奋剂和反兴奋剂的斗争。随着体育运动的日益商业化,滥用兴奋剂的案例也越来越多。从1967年国际奥委会提出最早的禁用药物名单,到1968年初国际奥委会医学委员会正式宣布了特为法国格勒诺布尔冬奥会兴奋剂检查制定的禁用药物名单。从1999年国际奥委会瑞士洛桑成立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ADA),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3届会议通过《反对在体育运动中使用兴奋剂国际公约》(简称“反兴奋剂国际公约”),再到2007年第三届世界反兴奋剂大会通过修订后的《世界反兴奋剂条例》(将于2009年1月正式生效),兴奋剂的种类越来越多,兴奋剂的检测技术越来越先进,真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分析化学的发展大大促进了反兴奋剂事业的进步,而反兴奋剂的需要,又推动了分析检测技术的更快发展。但无论如何,兴奋剂的滥用不仅严重背离了奥林匹克精神,而且会极大地损害相关运动员和教练员的身心健康。因此,为了配合北京奥运会的召开,为了让读者了解国际上兴奋剂检测研究的现状和我国科学工作者在兴奋剂检测领域的研究成果,也为了北京能办一届“干净”的奥运会,我们特别增设了“兴奋剂检测方法”专栏,共约稿13篇,其中有综述也有研究报告;有传统的检测方法也有最新的毛细管电泳和芯片技术检测兴奋剂的进展;在检测对象方面,既有小分子药物,也有大分子蛋白质;既有传统的药物,也有新的基因类兴奋剂,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当今兴奋剂检测所面临的挑战和新型检测方法与技术大发展的展望。相信读者会从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 非常感谢这么多作者欣然接受我们的邀请,把他们的最新研究结果呈现给我们。特别要感谢北京大学化学学院的白玉博士在稿件审阅和修改过程中所付出的大量劳动。我们愿意将这期专栏作为礼物献给2008年北京奥运会。 %U http://www.alljournals.cn/get_abstract_url.aspx?pcid=6E709DC38FA1D09A4B578DD0906875B5B44D4D294832BB8E&cid=6579068328FE643F&jid=4D81E042D77AFEC6881D14759692069C&aid=B94A93AA05162E2515AE308A4238CF51&yid=67289AFF6305E306&vid=96C778EE049EE47D&iid=E158A972A605785F&sid=238BD7580EFCC5AE&eid=238BD7580EFCC5AE&journal_id=1000-8713&journal_name=色谱&referenced_num=0&reference_num=0